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崇明政要

崇明政要

这个崇明人30年只做一件事,干成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10-23 09:08:24点击:26


崇明仙桥村是有“仙气”的。大田里金浪翻滚,果园里蔬果飘香,小桥流水、鸡犬相闻,漂亮的农舍掩映在绿意中;健身场上欢声笑语,农家书屋书香四溢,田埂边喝着崇明老白酒吃着小龙虾,民宿里躺着看星星……一步三景、四季如画。


  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庄,到如今的上海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示范村,它的改变,与当家人管仕忠密不可分——连续10届当选村党支部书记,30年来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谋发展,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如今,管仕忠已是花甲之年,但仍有一个梦想:“把仙桥村打造成一个能匹配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生态文明村、桃花源。”



  打造“绿水青山”的一方宝地


  “我是土生土长的仙桥人,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做村支书了。”说起脚下这片土地,这位不善言辞的“50后”一片深情。“去年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目前一共办了25家民宿,15家农家乐,引进6家合作社。”管仕忠说,这几年,村民的收入每年增长12%,日子越过越好。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上世纪90年代,竖新镇以工业发达闻名,仙桥村也有几家大企业。然而,当“生态”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展的目标、时代的选择时,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崇明要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我们不仅不能拖后腿,还要走在别人前面。”作为一名村支书,管仕忠既接地气又懂政策,且善顾大局,敢于担当点子多。“我们搞的是生态文明建设,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老路子是走不通的。”


  仙桥村经过村庄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那是没的说,但怎么让村民鼓起钱袋子,管仕忠村可是动足脑筋。他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流转了村里98%的土地,引进优秀企业,办合作社搞规模经营,并与入驻合作社谈妥条件:一定要优先雇用本村居民。


  光明集团来了,水产专家来了,地里种上了优质稻、有机蔬菜,搞起了稻虾鳖生态混养。


合作社刚入驻,村民们“看不懂”:第一年对方什么都不种,说是搞什么“休耕养地”。到了第二年,村民们发现,这些地种出的米很好吃。他们这才明白,这样休耕出来、绿肥浇灌过的土地不仅能获得农业补偿,产出的农产品价格更是普通农作物的好几倍。


再拿引进的春润水产合作社来说,已在村里搞了15年。“合作社搞稻虾鳖生态混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生态种养。”管仕忠和合作社负责人沈竑整整谈了3天,“因为小龙虾对农药敏感,一打药就没法活了,所以只要看田里有没有龙虾,就知道水质好不好,这是一个硬指标。”管仕忠觉得这个理念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于是答应先搞一些试点。第二年,合作社产出的有机米、小龙虾、甲鱼就获得了较高利润,周边农民纷纷加盟,既打工又当包租公,年底还能分红,加上农村养老金,每年能有约4万元收入。


  春润隔壁的惠杰果蔬合作社,也是远近闻名,种植了近20种水果,一年四季都能尝鲜和采摘。

 
  精品民宿成为仙桥村的又一亮点。颐一、田埂、玖居、花觅、禾井等民宿,均是农宅改建而来,不失乡村气息而又各具风格的这些民宿,是都市人向往的休闲乐园。


  背靠上海,仙桥村要打造成坐拥“青山绿水”的一方宝地。



  “抠门”书记算得一本精明账


  管仕忠带领村民“赚钱”是能手,“省钱”也是精到了家。仙桥村村委会可以说是崇明最“小”的村委之一,村两委班子都是在一间屋子里一体化办公,大小刚刚好。墙壁雪白,桌椅整洁,办公用品之外,没有一件多余的物品。村务公开栏、党建窗口布置得很显眼。


  村民透露,在这之前,管仕忠的办公室更是简陋。一张办公桌,一个柜子;一张破沙发,套着不合身的绒布套子,外加一台基本“报废”的空调。村里买张新沙发还能买穷了?村民们说,这是管仕忠“省”——空调一年四季偶尔开上几次,村干部跟着管仕忠跑上海办事,累了一天,只吃了几只面包,喝了两瓶纯净水……


  管仕忠为什么这么“抠门”?他算了一笔账:不开空调每月能省几百元,可用作村民跳广场舞音响、照明的电费;不买沙发省下的几千元,可添置办公用具,给村民买垃圾桶。


  管仕忠“斤斤计较”省下的点点滴滴,变成了一张张复印纸,绿化丛中的一朵朵花,新刷墙面上的一块块漆……


  为改善村里条件用钱,管仕忠从不小气。而对待村民,他就像亲人。


  前些年,村民吴余琴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再无力供两个儿子读大学。就在最困难的时候,管仕忠争取政策,给她办了合作医疗,还推荐她做家政服务员。当时,村里的家政服务员名额已满,管仕忠翻了翻名册,看到自己亲戚的名字,随后上门做她思想工作:“我知道你也是符合政策条件的,但吴家比你更困难,你先让一让吧。”岗位最终从亲戚家“换”到了吴家。


  这些年来,不少困难群众都经管仕忠推荐做了家政、河道保洁员、绿化养护工。管仕忠的亲戚呢,至今一个都未受到“照顾”。亲戚们说:你当村干部,总想着别人,大家日子越过越好,我们却在“原地踏步”,一点儿也没变。管仕忠笑答:怎么会没变?村子变美了、变富了,你们也受益。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村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前些年,仙桥村拆“两违”,管仕忠带头“拆”。“我家原本有间放农具和粮食的小屋,并不算违建,但还是要带头拆掉它。”当时,这间小屋是全村第一个被拆的“违建”,这在村民中引起不小反响,大家议论纷纷:管书记家不算违法的小屋都拆了,更何况村里那些违法建筑?我们应当支持他的工作。于是,村里的违建都顺利拆除。


  仙桥村有11个村民小组、745户家庭、1678人。哪家经济困难,家有几亩地、养几只鸡,一年收入有多少,管仕忠心里都有一本账。30年来,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小到调解夫妻吵架,管仕忠事必躬亲,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留在村里和大家一起干


  在管仕忠带领下,仙桥村坚持生态发展,村民鼓起了“钱袋子”,从“传统农民”变成了“现代农人”,村子一天比一天有“仙气”。而富了“口袋”的同时不能穷了“脑袋”,管仕忠反复琢磨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要把仙桥村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板村。


  管仕忠首先买了600多个旧油漆桶,和村干部、社保队员一起给每个桶刷上绿色新漆,再按门牌号一一编号,发放到村民手中。“我们让每家每户把垃圾按照干、湿分开投放,养成习惯。”2014年,仙桥村做这件事时,比全区开展垃圾分类早了2年。


  管仕忠还打起了“家风牌”。他出点子,在村里的主干道上建了一堵30米长的“家训墙”,把500多户村民的家训展示出来。自从“家训墙”建立以来,不管是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村民们经常围在一起,讨论着墙上的家风家训。“这些家风家训短小精悍,看得见,摸得着,也让村民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开启了一个村民自我教育的新模式。”管仕忠说,家训墙现在成了村里文明风尚的“净化器”,随着村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村里的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全村建成崇明首个智慧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作为上海市劳模,管仕忠建立了老管劳模工作室,在他牵头下,仙桥村研发出“林下跑道养鱼”模式,又成功试种出崇明木瓜、车厘子、榴莲、百香果等40多种水果新品种,每年吸引岛内外游客5万多人次,产生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管仕忠把村里的党员划分成7个网格,开展“1+N”联系服务村民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仙桥村接受了中央主题教育督导组、国家乡村振兴督导组的检查,获得充分肯定。


  仙桥村还上了央视“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崇明案例,还被新媒体人民视频、一直播、美拍、腾讯微视等13家直播平台直播。


  “以前,我们出岛去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外面的人倒要跑来看我们。”村民很是自豪。


  疫情防控期间,管仕忠又身先士卒,深入一线抗击疫情,用网格化筑牢抵御疫情的“防控墙”。


  因为工作出色,管仕忠一度有调任的机会,村民听闻此事都慌了,集体请他不要走。管仕忠向他们摆摆手,“你们放心,我不会走的,我就留在仙桥村,把我们的乡村振兴事业进行到底!”


  这就是一名党员,一名全国劳动模范的初心使命。



https://www.chongmingkaifaqu.com/xinwenzhongxin/zheng/4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