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崇明政要

崇明政要

“中转”的一站同样温暖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10-23 09:08:18点击:26
“没想到隔离像是开启了度假模式,在清新空气、丰盛早餐中醒来,瞬间扫去一路奔波疲劳”“你就是我的万能女神,帮我买到了急需的物品,太感谢了”“今天终于回家了,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和体贴,谢谢你们”……


这些内容都是近日在崇明的集中隔离人员发的朋友圈。从3月28日零时起,上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为此,崇明启用了6处集中隔离点。宜人的环境、贴心的服务,集中隔离点的温暖让隔离人员赞叹,收获好评无数。


出汗后又冷到发抖


从3月28日晚上到3月29日清晨,方玉娟度过了“冷热交替”、不眠不休的6个小时。


方玉娟是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3月28日下午,她接到紧急任务,要管理一处新集中隔离点。方玉娟立马赶往拟使用宾馆“布置”,晚上11点,第一批入境人员到达隔离点。测体温、健康检查、告知注意事项、签知情同意书,帮忙搬行李……一下子来了20多人,方玉娟和同事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忙上忙下。“按照防疫规定,酒店内的电梯是不能使用的,这栋楼有4层楼高呢。”方玉娟告诉记者,尽管半夜天很冷,但上下楼“负重”跑了几趟,大家都累得一头汗。


安置好第一批隔离人员后,方玉娟她们还不能休息。之前有通知,当天晚上还会有入境人员过来。“一套防护服接待一批人就换掉,有些奢侈。一会还有隔离人员过来,就先等一下。”就这样,方玉娟和同事们在隔离点门口等待。谁知,第二批入境人员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方玉娟她们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原本热得出汗,等了两个小时后,身体又冷得发抖。”方玉娟回忆说。“冷热交替”之下,这个隔离点当晚共“接收”了3批入境人员,方玉娟一直忙到了清晨6点。


与方玉娟相比,在东平镇的一处集中隔离点,“点长”顾玉美的“待机”时间更长了——在这之前,她刚刚“卸下”另一处隔离点的工作,又马不停蹄“上任”了,“我有些经验,过来管理新建隔离点,义不容辞。”


“调好众口”要处处细心


“客人”住进来后,隔离点的任务就是要在接下来的14天里照顾好他们。


“很多人被送过来时,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准备。”方玉娟说,有一个小伙子,从泰国回国,来的时候穿着短裤,行李里也没有一件厚衣服。有工作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马就到商场,通过视频连线,给小伙子选购了一套衣服。


更有甚者,隔离点中有一位老先生,住进来的时候刚刚做完肾移植手术。入住当晚,他就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吃的一种药只剩下两天的量了,“如果没有这个药的话,会有生命危险。”老先生十分焦急。方玉娟知道情形急迫,立马仔细询问了老先生的身体状况,核对病历。“确认情况属实后,我们马上就联系医院配药。但当时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没有这个药品,我们就拜托医院去市区进了货。”方玉娟说,第二天药品就顺利送到了老先生手上。“你们可以说是救了我的命”,拿到药品后老先生十分感动。


相对“麻烦”的是语言交流,而这却是顾玉美每天要面对的。最多的时候,顾玉美所在的这处隔离点上曾住着10位外籍人士,分别来自墨西哥、韩国、日本等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隔离点专门配备了一部翻译机。“我们把中文输进翻译机,机器翻译成英文,然后我们拍照给他们看,他们回答后,再通过翻译机转成中文。”顾玉美告诉记者,尽管一来一去比较麻烦,但基本沟通不成问题。


“众口难调”问题最“严重”的是饮食。连续几天,工作人员发现送往韩国人A先生房间内的餐点,只吃了一半。而在每日的体温自测自报中,A先生一直称身体状态挺好,与工作人员沟通中情绪也没有表现出低沉。之后工作人员询问他时,A先生才不好意思地说:“我吃不惯中餐,想吃泡菜,但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工作人员听后马上买了泡菜给他,A先生直呼暖心。


“其实,要同时照顾好这么多人,小到饮食习惯,大到身体状态,只要细心,就能做到。”顾玉美告诉记者。


37.3℃!虚惊一场


除了照顾身体之外,很多时候,隔离人员更需要的是心理安慰。


隔离点里最怕、最敏感的是体温异常,这也成了很多隔离人员心里的“魔障”。方玉娟记得有一天,Z先生着急忙慌地给她打电话。“方医生,我刚刚体温量到37.3℃,怎么办?”“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之前的体温是正常的吗?”方玉娟一边安慰Z先生,一边询问。“之前体温都是正常的,但我现在是有点不舒服,头有点疼,感觉鼻子也有点塞住了,怎么办?”“好的,先不要担心。你体温计有正确使用吗?量体温之前在做什么呢?房间里温度有过热吗?”……


一番沟通之后,方玉娟才知道,原来量体温前,Z先生曾在房间里开了空调,还喝了几杯酒。“很多人量到体温异常会非常紧张,心理上也会觉得自己好像哪里都不舒服,排除的确有异常情况的,大部分是心理恐惧造成的。仔细甄别,给他们一些专业的意见,心理安慰有时候也是一剂良药。”方玉娟说。一个小时后,Z先生再量了一次体温,已恢复正常,不适症状也消失了。


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十几天,心理上难免会出现波动。也是考虑到这一点,顾玉美的做法是给隔离人员送花、发书。“趁着这段时间,调整一下,养养花、看看书,过14天悠闲日子,不也挺好。”


把消毒标准画在壶上


温情的关怀之外,隔离点上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是非常严格的。一般来讲,隔离点上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消毒等级皆有不同:清洁区进行常规日常预防性消毒,半污染区则由专门的消毒人员每天两次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对于污染区,工作人员会给隔离人员发放一些消毒物品,指导他们自己对房间进行消毒,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后,工作人员会对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日常的消毒一直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在做,而方玉娟则需要对这些“不懂防疫”的保洁阿姨们一一进行培训。刚开始时,尽管每天都会培训,但阿姨们还是会搞混,放少了消毒片,放多了自来水,时常会出现消毒水浓度不够或者浓度过高的情况。“大家工作都很辛苦,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错误,导致出现什么疏漏,既然做了就要做好。”方玉娟说。之后,她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消毒标准画在了壶上。壶上统一画好刻度,多少升水对应多少粒消毒片,自此再也没出现过搞错的情况。


现在,越来越多的隔离人员从崇明的集中隔离点安全离开,返回家中。尽管只有14天的相处时间,很多隔离人员连工作人员的名字都不知道,但彼此间却因这短时间的相处而留下了关于2020年最真挚的记忆。跨越千山万水回家,“中转”的一站同样温暖。


https://www.chongmingkaifaqu.com/xinwenzhongxin/zheng/44373.html